百度Hi的入场将成为远程办公平台的巨大标准装备吗?
浏览:292 时间:2022-7-25

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切入了远程办公的“战争局面”。

2月11日,百度正式宣布开通百度Hi企业智能远程办公平台,将为湖北等地企业免费提供高清音视频会议、企业云盘、企业IM及应用中心平台。

此前,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相继升级功能,免费开放部分服务。字节节拍旗下的办公套件舒菲宣布,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三年免费服务。华为云还宣布,将为有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为期4个月的免费WeLink企业协作服务……使“远程办公”的百度搜索指数在2月份同比增长491%,环比增长317%。

如果算上在小易和美团,对外开放的办公IM产品“大象”,京东,远程办公产品推出的智能办公平台几乎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标配。

01在机遇面前,姿态很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春节假期一再延长,不少企业被迫选择线上复工。数据显示,中国有数千万家企业,近2亿人在家办公。

在瞬时巨大需求的刺激下,阿里, 腾讯, 华为, 字节击败了百度,等。都纷纷切入远程办公市场,ZOOM、小雨易联、汇昌通信等专注垂直领域的玩家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仅从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似乎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产品相对成熟的阿里钉钉和企业微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生态。然而,远程办公的场景应用主要集中在即时通讯、文档协作、视频会议等方面,市场上大多数玩家仍处于同一起跑线。

以2月3日的表现为例,阿里因并发视频会议过多而崩溃,企业微信连接不稳定,华为云WeLink一度不可用,其他远程办公产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掉话卡顿成为新常态。

可以给出的解释是,平台方低估了市场需求,以至于不得不进行紧急扩容,但这也暴露了两个事实:

第一,远程办公还是一个新的出路,以至于在办公市场浸淫多年的阿里钉子和企业微信,都没能做出精准的规划;第二,远程办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用户习惯,至少阿里和腾讯没能垄断市场,华为云WeLink等新面孔也能分一杯羹。

类似华为云韦林,还有百度嗨。2008年推出的百度Hi,一直作为百度的沟通协作工具,在数以万计内部员工的需求驱动下,不断针对高清语音通话、企业网盘、网络视频会议等进行优化。并在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经受住了数万名员工同时远程办公的考验。疫情下的远程办公热潮,进一步加速了百度协同办公产品对外开放的进程

与其他玩家不同的是,百度Hi还提供了用于通讯录管理、应用管理、消息推送等的ApI。专注于深度定制的个性化办公应用,并在百度,接入AI能力和第三方应用,这也在远程办公市场迎来了一款由AI和开放性驱动的集成产品。

同时,企业市场用户的不同粒度导致“产品优先”成为占领市场的必由之路。比如医疗客户看重产品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教育客户看重产品的连接性和可扩展性,政府客户注重高质量和价格不敏感,中小企业对性价比和智能化有偏好……远比个人用户更多元化。

到目前为止,AllinOne产品还没有出现在远程办公市场。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缺口意味着阿里和百度可能会找到自己的机会。

02战略ToB,入口至关重要

除了规划远程办公市场本身,战略ToB无非是巨头们扎根远程办公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随着人口红利持续减弱,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试图在B端市场扭亏为盈。企业办公作为ToB市场的自然场景,必然会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入口。习惯了ToC市场规则的互联网玩家也知道,入口往往相当于“船票”。

以远程办公所属的SaaS轨道为例。甲骨文、思爱普、Salesforce等美国行业巨头的市场已经超过4500亿美元,而金蝶、用友等中国传统头部厂商的市值还没有超过200亿美元。如此大的差距也可能是百度进入的原因。

然而,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阿里和腾讯并没有选择沉入ERp、CRM等专业领域,与传统的头部厂商对抗。而是以IM、OA等基础应用为切入点,借助流量优势和品牌效应进行快速的市场拓展。远程办公产品的价值不在于巨大的市场本身,而在于与企业深度绑定和业务连接的窗口。

比如电子签名公司e-sign就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e-sign的微应用钉钉,2月3日、4日的开通数量较节前增长了10倍以上。与阿里生态深度融合、有投资关系的e sign,也是此次远程办公红利的受益者,符合阿里在SaaS市场的利益,也印证了B端市场进入策略的可行性。

企业微信也不例外。2019年4月,企业微信推出基于免费SaaS应用市场的商业版,第二个月就完成了1000万元的月流量,其中盈利模式仅为平台上销售的第三方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盈利。

就连刚刚在百度Hi上有所动作的百度,也在产品中融入了百度智能客服和智能机器人功能。此外,百度在2019年推出了CRM平台爱范范,并以SRM、汇联易,等云产品投资汉得信息,不排除在SaaS领域进一步深化的可能。

当然,远程办公的入口下还有另一个更直接的优势。在涉足远程办公市场的巨头中,除了字节,他们都在云计算市场打下了“重兵”。即使远程办公只是一个过渡方案,疫情过后远程办公的普及程度会逐渐消退,但也是一种难得的用户习惯培养,为企业进一步上云奠定了基础。

跨越鸿沟将产生长期影响

即使不考虑巨头切入远程办公的商业考量,仅从社会维度的立场来讨论,也可能是国内合作办公模式的转折点。

远程办公和在线办公并不是什么新概念,但长期以来都扮演着“助手”的角色。远程工作只是一个想法,而不是现实。可以找到很多原因,比如狭隘的安全感和中国大佬的控制欲。甚至远程办公都需要员工在系统中签到,甚至全天直播;还有的上升到了企业文化的高度,似乎只有共同努力才有所谓的企业文化。

效率本质上是起作用的。

中国老板与员工尚未建立“不见面就招人”的信任关系,企业制度不允许不见面就明确沟通经营目标,从而培养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当“远程办公”等同于低效率时,中国远程办公人群的渗透率还不到1%,大部分员工每天都要忍受三四个小时的通勤,按时到达公司。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家办公的SOHO模式就在硅谷,流行起来,在IBM、微软,谷歌和脸书等科技公司中相当流行。哈希,一家云数据中心公司85%的员工都在外地,开源软件平台GitLab自称“纯远程办公公司”。

甚至在“社交动物”一词诞生的日本,东京,的一些车站也出现了类似电话亭的单人隔间,配备了桌子、沙发、网线和充电口,这样通勤路上的员工就可以随时处理工作。虽然有日本网友用“群居动物展出”来讽刺这种模式,但也反映了日本:办公场景的新理念办公室不再是工作的必要载体,家庭、咖啡馆甚至车站都可以在其中。

某种程度上,在疫情下诞生的远程办公,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用户习惯教育,这也将迫使企业管理者重新思考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当远程办公工具无处不在时,固定场所办公是否仍是一种必然?

如果你乐观一点,远程办公的价值将成为共识,一些老板会重新计算一个经济账户:远程办公系统的年成本是否比租金更划算?在工作效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省下员工上下班三四个小时,比交通补贴好吗?然后,在企业管理者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远程办公的普及加速,甚至出现了一些办公空间为零的公司。

当“云”取代办公室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时,最终将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原来被房地产开发商占用的租金已经转移到了线上办公系统,最终受益者无非是目前正计划远程办公的互联网巨头。

04写在最后

可以得出结论,远程办公的普及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

疫情造就了远程办公的“暂时需求”,也为百度, 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进入市场创造了机会。疫情结束后,大部分企业会回归线下,但远程办公模式可能会成为一种标准,尤其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

对于垂直领域的巨头和玩家来说,需要更多的投入来构建远程办公的生态,优化产品的稳定性和易用性,最终在远程办公的拐点到来时脱颖而出。